外界质疑中国银行风险披露不足,产品制度设计有漏洞。(图片来源:GREG BAKER/AFP/Getty Images)
【新西兰鹰视野中文网】中国银行金融商品“原油宝”出现巨额亏损,许多投资人事后才知道自己买的商品跟期货有关。这次事件,让外界质疑中国银行风险披露不足,未考虑投资人承受能力,产品制度设计也有漏洞。
综合中国媒体报导,已有众多投资人登记要打集体诉讼,提告中国银行。据凤凰网财经,中国银保监会及各地银保监局都在向银行询问、搜集材料,并内部研究和处置相关问题,以尽快给出解决方案。
明报4月26日引述财新周刊报导,指被油价急跌拖累的“原油宝”产品,按协议结算价统计,客户约有6万人,总亏损规模不少于人民币90亿元(约新台币378亿元)。其中,逾6万名客户42亿元保证金不但全部赔光,还倒欠中国银行逾58亿元保证金。
不过,这次事件有许多争议点,也暴露出“原油宝”的制度设计有漏洞。
第一个漏洞是,挂钩美国WTI(纽约西德州中级原油)的原油宝选在最后结算日的晚上10时后就停止交易,按照当天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公布的结算价结算,等于晚上夜盘刚开始,就不让投资者交易。但之后市场还在交易,后果却要投资者承担。
4月20日晚间10时,WTI的5月价格约为每桶11.68美元;就在“原油宝”停止交易后,美国原油期货价格急跌,最后以每桶-37.63美元作收,但投资人对此无能为力,中国银行也未在产品价格波动已经达到20%或是保证金只剩20%时强制平仓。
投资人只能在22、23日看着手机上的帐户通知,所有的投资本金都被中国银行收去,还因为要补保证金而倒欠银行。
第二个漏洞是,移仓日放在合约到期日前一天。
经济观察网指出,美国原油期货交割日大多在每个月的20日左右,中国银行选择在前一天移仓(投资人若不愿了结现有投资,可卖掉本期合约,换成下个月合约),但中国工商银行的同类产品却是将移仓日定在15日前后,提前一周移仓。
在负油价的极端情况下,全是看空的单边市场,没人接手,中国银行的“前一天移仓”变成无法在时限内找到交易对象。
另一个质疑则是中国银行的角色,究竟是“做市商”还是“经纪商”,是否有负起帮客户承担一定风险的责任,还是形同将不具备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直接推向了原油期货市场的交易。
综合中国媒体报导,不少投资人亏损达人民币数十万甚至数百万,他们将家人的养老金、子女未来的教育费都投入其中,突如其来的巨额亏损和负债已经让他们感到前途茫茫、甚至人生无望。
对于此事究竟会如何解决,经济观察网引述金融机构资深交易人士说,主要“还要看监管方面态度”,不排除像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时候,美国监管部门处罚了一大批银行,因为监管认为银行不应该针对一般投资者设计这么复杂的产品。
此文章来源于“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