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故宫不怕水灾 能安然无恙 全靠这条河!(组图)

0
1332
奇迹!故宫不怕水灾 能安然无恙 全靠这条河!(组图)
明沟与暗沟是故宫排水的毛细血管。一部分雨水落到建筑上,沿着建筑屋顶琉璃瓦落到地面,顺着明沟流到地下暗沟沟口

这些水灾造成很多房屋被毁,人员伤亡惨重,甚至连北京城墙都被雨水冲刷而坍塌过一次。然而,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紫禁城),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明清皇家宫殿建筑群,在这么大的水灾面前,却始终安然无恙,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呢?

城外三道防线:开设了相当完整的排水系统

故宫建城之前,防汛风险面对两大挑战:一是高粱河河水氾滥决口;而是西山山洪暴发。为解决这两大问题,建造者按照自然地形的倾斜和规划坡度,在故宫城外开设了相当完整的排水系统。

这些排水工程分为明渠和暗渠,在故宫外,至少形成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内城护城河及大明濠、太平湖;第二道是西苑太液池和后海;第三道则是外金水河和故宫的筒子河(护城河)。

这些河渠平时用于城市供水之需,一旦遇有汛情,则可用于排水防洪,以保证不让大量的雨水和山洪流入故宫。

城里宫殿:一砖一瓦上都布有排洪系统

故宫的前三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周围汉白玉石栏杆的每块栏板底部,都有一个排放雨水的孔洞;每根望柱下还有一个雕琢精美的石龙头,名曰“螭首”,其口内为凿通的圆孔,也是辅助排水的孔道。

故宫的屋顶是仿造鱼的形状建造的。屋脊就像鱼的脊背,而屋瓦就像鱼鳞。故宫的屋顶一般做成坡面形式,且屋顶上部坡度大,下部坡度小,这有利于雨水由屋顶迅速往下排,并在屋檐位置时迅速向远方排。

更有意思的是,故宫每个院落的东西两侧地面上,都设有若干个用方石镂雕成的金钱眼,其形状仿明清铜币,即外圆中方镂雕成5个空洞,可以进水,人称“钱眼”。这些“钱眼”就是雨水由地面流进地下沟道的入口。

奇迹!故宫不怕水灾 能安然无恙 全靠这条河!(组图)故宫的每幢殿宇都有一条南北向的御路,东西六宫等院落也各有南北向的通道。

明沟与暗沟:故宫排水的毛细血管

紫禁城的地面排水方式是这样的:雨水由北向南、由中间向两端,或排入明沟,或直接排入内金水河。

可见,明沟与暗沟是故宫排水的毛细血管。一部分雨水落到建筑上,沿着建筑屋顶琉璃瓦落到地面,顺着明沟流到地下暗沟沟口,还有一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顺地面坡度流入院落和房基四周的石槽明沟。

故宫的每幢殿宇都有一条南北向的御路,东西六宫等院落也各有南北向的通道。这样,御路和通道就将每个院落分为东西两个排水区域,中间向两边排水,后院向前院排水,水流直接或通过沟槽汇流到前院。

乾清门至乾清宫之间,有一条堤形御道,御道下方有老虎洞。这堤形御道和老虎洞都是具有防汛功能的。乾清宫至坤甯宫的两侧及东西长街,都有纵向的暗沟设在路边,接纳由各宫院落排出的水,再汇入东西沟内,然后流入暗沟。

雨水排入暗沟以后,再由支沟汇集到干沟,经干沟排入内金水河。

奇迹!故宫不怕水灾 能安然无恙 全靠这条河!(组图)故宫的“螭首”,其口内为凿通的圆孔,也是辅助排水的孔道。(图片来源:用心阁/维基百科)

内金水河:故宫防汛排水全靠这条河

内金水河是故宫的内河,是故宫排水系统的主动脉,由故宫的西北方流入城,由东南方流出。在故宫西北角楼偏东的南河帮上,有一石砌券洞,便是护城河水流入宫内的进水口,这里设有控水闸,可以控制水位高低,遇有汛情,放下水闸门,洪水进不了故宫,从别处流走。

河水经券洞流入故宫城墙后,继续往南流,到故宫内西北角的马神庙开始露出地面,然后向西,转南,经城隍庙东南角处一直向南流,再往东经过武英殿前,再经殿东的断虹桥,往东流到太和门前院。

这时河身逐渐展宽,呈规整的弓形,弓身正中是金水桥。水流过金水桥再向东,穿过文渊阁,再折向南,由紫禁城的东南方流出,注入外护城河,至此完成了内金水河2100米的流程。

内金水河的河帮、河底都用白石铺砌,断面似一精致的石槽,河身根据不同地区地形的需要,或宽或收或隐或现,并有不同的装饰。

内金水河流到太和门前是全河的重点地段。河道最宽为7.7米宽,长11.8米。太和门前的内金水河上雄跨五桥,这五座桥的正中主桥是皇帝通过的御路,白石栏杆用雕有龙云纹的望柱,与太和门、太和殿的须弥座栏杆等级相符。左右四座实桥,为王公百官行走之路。

从历史上看,紫禁城内从无雨水氾滥成灾的记录。这说明,内金水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结束语

故宫的雨水,通过上述三种排水方法,由屋顶落入地面,由地面排入暗沟,由暗沟汇入内金水河,由内金水河汇入筒子河,最后由筒子河汇入通惠河。几百年来,无论雨量多大,从无积水之弊。

到故宫去旅游,冬天看雪,夏天看雨。这个夏天,你想不想去故宫看一场“千龙出水”的景象呢?

参考资料:故宫博物院

奇迹!故宫不怕水灾 能安然无恙 全靠这条河!(组图)紫禁城内从无雨水氾滥成灾的记录,全因为内金水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以上图片来源皆为Adobe Stock)

此文章转自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