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是什么?是禁飞区的公告和相关国家的撤侨行动。(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新西兰鹰视野中文网】一场战争即将发起的鲜明信号是什么?当然是禁飞区的公告和相关国家的撤侨行动,现在,在中东这两个信号都出现了。
第一,美国警告全球客机远离波斯湾。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5月18日报道,当地时间16日晚,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向全球各大航空公司发布了一则令人“毛骨悚然”的通知,警告所有民航客机在波斯湾上空可能会被军事装备“误击”,也可能因GPS导航和通信系统遭到干扰而引发飞行事故。通知解释道:这一巨大风险源于该地区“军事活动的加剧和紧张局势的急剧升温”。
只有当一个地区即将爆发战争时,FAA才会发出类似“禁飞”的通知。
第二,有些国家撤侨尤其是国际大公司开始撤离。
5月13日,美联社发布报道称,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发布安全警告,警告美国公民“紧张局势加剧”,并建议不要前往伊拉克。
5月18日,巴林发出警告,要求本国公民立刻撤离伊朗和伊拉克,并禁止任何人新近前往两国。沙特、阿联酋等国则早已默默开始从伊朗和伊拉克撤离本国人员、侨民的工作。
德国、荷兰也已经宣布停止在伊拉克境内的军事和外交活动,撤出所有相关人员。
对于可能爆发战争的消息,跨国公司被认为比一国政府的消息还要灵通。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也开始伊拉克撤出所有外籍员工,报道称,该公司的一半撤离人员已经迅速转移到阿联酋的迪拜。
为什么?
首先,美国正在推动制造业回归,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美国能否达到目的虽然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最基础的因素是必须推动美洲成为全球原油的主产地,没有这一点,制造业的转移就很难成功。二战之后,亚欧基础设施得以重建,制造业(包括汽车业)不断发展(与之相伴的是美国的制造业不断外迁)都建立在中东逐渐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原油产地和出口基地这一基础上,没有原油的支撑,欧亚就难以实现自己的工业成就。
可现在,美国正在加速生产原油,中东国家如果也开足马力生产,国际原油市场因需求萎靡就会供过于求,由此导致的油价暴跌对于美国原油产业的连续增长极为不利,因为其开采成本高于中东的很多国家,所以,必须通过所有手段削减世界的原油产能。
其次,在叙利亚和也门问题上,美国之所以不能如意,本质上都是伊朗在搅局。如果没有伊朗的支持,在俄空军于2015年9月进入叙利亚之前,巴沙尔就已经倒台,是伊朗的支持给巴沙尔续了命。而伊朗之所以有力量支持叙利亚和也门胡塞,本质上是因为奥巴马与伊朗签订了伊核协议,让伊朗可以出口石油换取外汇,所以,摧毁伊朗的原油生产能力就成为美国的迫切任务。
再次,美国与亚欧大国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剧烈,谁控制了中东的石油,谁就控制了欧亚各国。
普京希望全方位改善美俄关系,并愿意为此提供条件,说明美俄之间已有“默契”(当然包括伊朗问题),最近俄罗斯提高了原油出口税,说明普京胸有成竹、完全不担心失去国际原油市场分额,也在证明有这种“默契”的存在。德法虽然倾向于维持伊朗现状(为了原油),但这两国在伊朗问题上几乎毫无用处,连北约要求的军费开支水平都无法达到的国家,在地缘争霸过程中不会有所作为。英国虽然被脱欧闹得晕头转向,但在伊朗问题上最终会与美国站在一起,海洋利益是英美共同的利益。日韩的态度不言自明。印度?在这种国际大事上的话语权实在有限。所以,在伊朗问题上,最终又会变成两大国之间的对抗。
另外的大国可以不参与对抗吗?很难,因为一旦伊朗现政权被摧毁,美军就控制了波斯湾两岸(美军在波斯湾沙特一侧的沙特、阿联酋、巴林已经有了自己的军事基地),就掌握了国际原油市场的绝对话语权,甚至可以通过控制原油供给将一些国家的工业产能闲置起来,推动其债务危机的爆发,这显然是无法承受的。
即便美军不能完全掌控中东,一旦伊朗、伊拉克战乱四起,很多原油生产、运输设施都会被摧毁(炸毁),欧亚很多大国的工业产能也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全球制造业的基地就只能向美洲转移。
在伊朗事件上,预计美国的招数是扶持伊朗北部的库尔德人,自己出动海军空军,一旦大规模轰炸开始,库尔德人就会攻城略地,伊朗将陷入短期或长期的战乱。
所以,伊朗一旦爆发战争,世界上的主要大国包括英美法中日印都必须被动卷入这场战争(以色列和沙特等国家会自然而然地加入),否则在战后的石油分配格局中就只能是看客,自家的工厂面临巨大的威胁,汽车也只能趴窝。如此,在一旦在伊朗开火,就会演绎成一场“世界大战”,谁都不能置身事外。只有普京可以坐在沙发上看戏、甚至有空打打扑克,无论怎么整,他都是受益者。
武器贸易开始了,或许是有些人的机会,尤其是一旦战乱长期化,武器贸易将会十分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