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和諧與平衡,成功與幸福,都是由樂觀向上的心理產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心是身上的燈,心若光明,世界就光明;心若昏暗,世界就昏暗。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心態若改變,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
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來描繪的。我們所追求的幸福,並不存在於外在的因素,而是以我們對外界的態度為轉移。
一切的和諧與平衡,健康與健美,成功與幸福,都是由樂觀向上心理產生的。
俗話說:「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
人之幸福在於心之幸福,人生幸福與否的廟門,不是我們獲得了什麼或者失去了什麼,而是在於你的心態。
《道德經》提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事物都是陰陽同存的,存在正反兩個方面。
人腦是很神奇的,積極的心態會讓你第一時間注意好的一面,能往你大腦中不停輸入正面的信息。
心態決定了你投入生活的精神狀態,以不同的精神狀態對待生活會產生不同的生活現實。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秀才進京趕考,在考試前幾天他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夢到自己下雨天戴了斗笠還打傘,第三個夢則是夢到自己跟心愛的姑娘背靠背躺在一起。
秀才找算命的解答,算命的一聽說「你還是回家吧。牆上種白菜那是白費勁,戴著斗笠打雨傘是多此一舉,跟姑娘背靠背不是沒戲嗎?」秀才一聽,心灰意冷,收拾包袱準備回家。
住店老闆聽說後,對秀才說「我也會解夢。我覺得你這次一定能成功,你想,牆上種白菜,說明你要高中;戴斗笠打傘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背靠背躺著不正是說明你翻身的時候要到了嗎?」
秀才一聽,覺得有道理。他精神百倍的參加考試,果然高中。
與這位高中的秀才相似,王陽明能成為一代大儒,良好的心態不可或缺。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王陽明的這句話大抵是對其一生最準確的總結。
一顆充盈而光明的心足以照亮來時的路。
王陽明與友人同游,友人指著岩中花樹問:「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
王陽明回答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哪怕洪水滔天,我心安然,哪裡都是桃花源;
哪怕暗夜無邊,我心光明,哪裡都是水雲間。
做個內心有光的人,心裡的光,不是神偷偷賜下的禮物,而是一種智慧的修鍊,一種本真的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