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部兩副面孔交替出場的奧秘(圖)

0
1336
中國外交部兩副面孔交替出場的奧秘(圖)

從武漢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常有驚人之舉(圖片來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紐西蘭鷹視野中文網】從武漢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常有驚人之舉,除了宣傳的極度無恥化之外,中國外交部一干發言人似乎瞬間成了戰狼,專司對美批評指責;而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則成了花瓶、擺設,大多數時候沉默,但在美方反擊力度加大之際,又總是出面安撫,讓一些美方人士誤以為趙立堅稱武漢肺炎病毒由美軍傳播到中國只是個人說法,希望加強高層溝通。

最近這場參戰雙方身份懸殊的外交口水仗,美國被造謠污衊,還完全沒佔據贏面,在於美方完全不了解中國外交部兩副面孔出場的奧秘何在。

小螞蟻挑戰大象,無論如何都是贏

中國自古以來是個嚴格的等級社會,在歷代王朝,下位者挑戰上位者,天然佔據道義優勢,其批評不管真實與否,都被譽為不懼權貴。上位者如果與之計較,會被批評成風度氣量不夠。有些度量大的上位者處置得當,會獲得美譽。但隨著中國社會的流氓化與痞子化,這種挑戰越來越墮入末道,特別是從1990年代中國媒體市場化以來,文壇混混經常借一些話題去無端攻擊名人,藉此博取知名度,成了文化江湖混名聲的「終南捷徑」。

從武漢肺炎(又稱中共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常有驚人之舉,除了宣傳的極度無恥化之外,中國外交部一干發言人似乎瞬間成了戰狼,專司對美批評指責。

這種智慧用在外交場合也有過千古美談,著名的「將相和」就是經典的教科書例子。據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述,該事件發生於西元前279年。那一年,秦昭襄王想集中力量攻打楚國,為解除後顧之憂,主動與趙國交好,約趙惠文王會於澠池(今河南省澠池縣)。勢弱的趙王害怕但又不敢不去,藺相如陪同趙王前往澠池,席間秦王要求趙王鼓瑟助興,並讓史官記下,以折辱趙王。藺相如為了使趙國取得對等的地位,據理力爭並站在秦王身邊以「五步之內,血濺大王」相脅,使秦王不得不擊缶(秦國樂器),藺相如則命趙國史官記其事。稍後,秦向趙要十五座城為秦王祝壽,藺相如寸步不讓,大聲要求秦國用其國都咸陽為趙王祝壽,機智地保護了趙王的安全並且不被羞辱,史稱「澠池之會」。

這個故事中的藺相如之所以成為世人稱頌,就在於他維持了弱趙與強秦之間的國格對等。中國很看重這點,比如統戰台灣,去年籠絡人氣很旺的韓國瑜時,是讓香港、澳門兩地特首與之會面,而非中央政府某機構出面,以免將中國視之為一省的台灣抬格。

這些,非常平民化的美國並不太講究,尤其是奧巴馬之後的美國更不講究這些。這次趙立堅出面,通過推特這種私人方式誣稱武漢肺炎病毒來自到武漢參加世界軍人運動會的美軍,美國的對應,就吃虧在出動了上駟(上等良馬)對下駟(下等劣馬),比如川普以總統身份發言來懟趙立堅這個外交部發言人,就算痛快說出了「中國病毒」四字,但引來的國內批評就足以抵銷那痛快感,而中國方面還可以藉機生事。美國想認真時,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又於3月22日接受美國新聞網站Axios與有線電視台HBO的聯合採訪,在採訪說,由外交官來揣測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是「有害的」,這一表態被解讀為他不贊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3月12日關於新冠病毒起源於美軍,美國欠中國一個解釋的說法。由於崔天凱聲稱他代表中國國家元首和中國政府,於是美國輿論認為川普應該與習近平直接溝通,緩和中美關係。

此文章來源於「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