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鷹視野中文網】三年一度的地方政府選舉又要登場了,要說今年地方政府選舉有啥同華社相關的新聞,那要算一個江湖名號為「魔王」、英文名字為Morgan Xiao的華人參選。
近來,有關魔王的消息不斷,他不但接二連三被英文媒體點名批評,工黨華人團隊也發文章鄭重與其切割。

34歲的魔王19歲就來紐西蘭了。他這一兩年為人所知,是因為他在中文媒體發文批評坎特伯雷大學中國問題專家Anne-MarieBrady 教授是「反華教授」、「反華勢力」,還讓批評他的人「滾出」紐西蘭。
一個在紐西蘭15年、自稱作家的人,不知是語言貧乏還是缺乏思辨能力,竟選擇用極端語言攻擊他人,被攻擊的還是大名鼎鼎的紐西蘭學者;然後轉身加入工黨,大張旗鼓地宣布參加地方選舉。這樣的新聞故事,紐西蘭媒體自然不會放過,工黨華人團隊也發文狠補了一刀,以示劃清界限。
通過媒體報道才知道,原來魔王曾試圖通過加入工黨的兩個地方團隊來參加奧克蘭社區議會(local board)競選,但都未獲得成功。Newsroom 報道說工黨因為他的極端親北京言論而與之保持距離。
不過魔王參政心切,鍥而不捨,最終進入一個名叫East Vision的團隊,參加Howick 區議會選舉。
華人參政,值得關注,特別是魔王這樣的話題人物。因為不管你是否樂意,在主流社會眼裡,他是華社中的一員,是華社參政的代表人物之一。
Newsroom8月23日文章

Newsroom 文章把Morgan Xiao 稱為「極端」親北京的候選人,說其令工黨尷尬。
Newsroom8月24日文章

Newsroom 文章說工黨同親北京的候選人保持距離。
毛傳媒論壇
下面是奧克蘭的一些華人選民對魔王參加地方政府選舉的評論。
朱 迪
關於Morgan參選的事,我想,華人移民到紐西蘭這樣具有西方價值觀的民主體制國家,有為華人社區服務、為國家政體效力的願望是值得鼓勵的;但是,必須認識到這個國家的體制和信奉的價值觀,並且自己已具有相當的融入度才行。
Morgan的許多思維和做法,完全是與這樣的基本要求相背的,甚至是對立的。如競選宣傳發紅包,不按照工黨的競選人推薦程序自行競選,還謊稱自己是工黨華人團隊主席;對奧大的香港同學和大陸同學的衝突缺乏基本的認識;對不同的言論進行攻擊謾罵等。這樣的人,即使有機會參加競選,也不會取勝的,只能引起更多的反對和抵制。不要把民主的競選當兒戲,這是很嚴肅的事兒。
李 鴻
Morgan Xiao作為華人參政當然是好事兒,但他目前還不具備參選人應有的民主素養和個人品性,而這些是最基本的參選條件。
典型的例子就是給那個指控中國對紐西蘭政治滲透的坎特伯勒大學女教授戴上"反華教授"的帽子。即使你不同意她的指控,可以提出證據,邏輯分析批駁她而不是像一個網路憤青一樣給人家扣帽子。
華人候選人競選時發微信紅包,這在上屆紐西蘭大選時已出現過。他卻試圖打擦邊球,先做了, 然後再道歉。其實就是一種小兒科式的炒作。難怪工黨華人支部與他切割。
工黨公眾微信號文章《【時事】工黨團隊回應Morgan肖新聞》截屏
夫子的小弟
華人積极參与政治本來是好現象,但若言行舉止失措會更容易被標籤化;反而讓後來想參政者的路更加崎嶇,不可不慎。
我個人覺得每個成年人都需要為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責任。
Howick 一選民
他的文章左中右的觀點都有,非常混亂。價值觀混亂的人是不可能當選的。
從政要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上屆大選毛利黨一華裔候選人紅包事件殷鑒不遠,能夠這麼短時間跳進同一個坑裡只能說他不適合從政。不過,讚賞他的從政勇氣。
NZ Herald 9月4日文章,說紐西蘭選舉委員會警告發紅包不可以接受,錢再少都不行。圖為Morgan 同前工黨領袖、現任奧克蘭市長Phil Goff 合影。
Peter Zhang
一個既分不清普世價值中基本的是非、對錯、正邪,又弄不清自己是代表哪國人民利益的人,他要參的是什麼政?!一個連民主政治為何都不清楚,滿腦子專制思想之人,依然用著他熟悉的腐蝕利誘之手段,試圖利用民主選舉途徑參政,實現其心中那個主義理想吧。
曉 生
Morgan Xiao發現了問題,即一些第一代新移民與主流社會在價值觀以及生活各個方面的脫節甚至隔離的問題。但是,他卻沒能找到解決方法,而又被自己偏激的價值觀束縛,深陷其中。
作為時評人,他有意講幾句公道話,卻成了另一個極端的反面教材;他毫無忌憚、毫無餘地的用詞讓很多人厭惡,甚至拿來做攻擊他的證據。
作為政界新人,他一味地想著用政治手段得到民眾青睞,卻沒有實質的政策提議或政治理想。他雖在地方參選,看上去對地方並不感興趣,而總是對中新兩國之間的事情津津樂道。他非常注重自己中華民族的血脈身份,卻只在需要的時候才強調自己紐西蘭人的身份,欲解決他人身份認同的問題,自己卻還沒有足夠的認識與理解。
他雖然很早來紐,英文水平卻很基本,文化的融入程度也在表面,對於紐西蘭社會深層次的問題如蜻蜓點水般知之一二,卻有勇氣不吝惜口水。如今面對媒體的報道,他在臉書發文想力挽狂瀾,寫得不真誠沒有說服力,反而讓人覺得幼稚。
華人從政首先應該把自己當做是本地人,之後才是華人。依種族來區分自己以及社區本身就不是融入的一種表現。華人從政應該有自己的參政理想以及達到這個理想計劃和方法,一定要有奉獻精神。
在對待紐西蘭「反華勢力」所提出的華人滲透之極端觀點時,Morgan態度堅定,反擊迅速而強烈。然而他卻沒能擊到要害,也沒能採用妥善的方法,結果適得其反,在某種程度上反而證明了對方的觀點,這是何等可惜和慘烈啊。
我對Morgan的了解只是通過網路。我能感受到他對中國的熱愛,能感受到他在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時的困惑,也能感受到他強烈的想要改變他人想法的心態。然而,由於缺乏對西方社會文化及價值觀的深入了解與吸收,他給我的印象就如同去法國購買奢侈品的中國大媽,缺少了那份尊重與優雅。如今從政,前路必然坎坷,希望多多沉澱,腳踏實地一些。
David
紐國是百分百民主社會,他當然有參選的權力。只是,他那自以為是的輕佻德性、那種與現代文明脫節的認知水平,以及他虛偽狂妄的行事風格,不大可能被選民認可,工黨華人團隊的聲明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另一方面,也不排除他並非真想參選,只是為達成某種目的,借選舉表演自己,搞政治投機。
奧克蘭小哥
感覺這是個奇葩,就他文章表現的觀點和水準,不知他哪裡來的參政勇氣。看了英文媒體和工黨華人團隊批評他的文章,他的一些做法是不符合政治遊戲規則的。如今在主流社會和華人社區兩邊都不討好,也是咎由自取。
黑 哥
他用「大魔王」的名字在留園網站寫了很多備受爭議的東西,他一方面抨擊民主,一方利用民主參加選舉,這很有問題。
我想知道他參選的目的是什麼,是真想長期服務社區還是為了利用選舉提高個人知名度?
如果是服務社區,他能為我們做什麼?能為我們帶來什麼,他是否了解自己所在的社區?是否有選民基礎?
對於所有的華人候選人,都希望他們能認真考慮到自己的參選會給華社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如果是想利用民主選舉這個政治遊戲達到自己的目的,為了自己的名和利,主流社會將如何看待華人移民對民主政治的參與?這會影響我們第二代、第三代華人的從政之路。我們對此必須保持警惕。
老移民
我認為主流媒體對Morgan參選這件事情的報道殺傷力很大,這個殺傷力遠遠大於Mogan Xiao個人的成敗得失,它給華社帶來很不好的影響,會導致主流社會對華人參政產生懷疑和排斥。
現在的國際大環境是西方國家在警惕中國的軟實力影響和滲透,Brady教授研究這個,她在強調中國的「滲透」。你不同意她的說法,可以據理力爭,但你用謾罵的語言,說她反華,說她受美國指使,這麼一折騰,讓洋人媒體一報道,正好印證了Brady 教授的說辭,彷彿是中國影響力的具體表現。
讓人擔心的是,Morgan的個人表現、他的極端言論會讓主流社會對華社產生負面印象,以為所有華人都是為中國政權說話,從而懷疑整個族群對紐西蘭社會的認同感和融入感。
Morgan搬起石頭不僅砸了自己的腳,也給今後的大陸華人從政帶來陰影。紐西蘭公眾可能會懷疑大陸移民從政都是親北京,吃裡扒外,說不定就是間諜,從而對華人從政產生抵觸心理。總之,這件事對華社的殺傷力不可低估。
本文轉載於:紐西蘭Kiwi毛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