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地球「親戚」
最新的天文觀測發現,太陽系周圍存在四顆和地球大小相當的行星。這四顆行星圍繞著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恆星天倉五(又稱為鯨魚座τ星,英文名稱”Tau Ceti”)旋轉。
據天文網站Earthsky 8月10日報導,天倉五僅在12光年外,肉眼可直接看到。報導說,新發現的4顆類地星球中,有一顆質量僅為地球的1.7倍。另有兩顆行星為超級地球,位於天倉五的宜居帶區域,因此科學家推測它們很可能支持液態水的存在。宜居帶是指行星系中適合生命存在的區域,有利於生命的發展,且適量的輻射可保持星體內的溫度不會太冷或太熱,讓液態水能夠存在此區域內,成為孕育生命的泉源,而能量的多寡也會影響火山與海洋的活動。從距離看,這4顆類地星球離地球只有12光年,比2015年發現的「開普勒452b」與地球親近多了。
遙遠的地球「表哥」
「開普勒452b」因與地球高度相似,榮任為地球的「表哥」。這顆行星由岩石組成,繞行恆星的距離與地球繞行太陽的距離相同,直徑比地球大約60%,重力為地球的2倍,並可能有活躍的火山運動、海洋和陽光,公轉一周需時385天,它是第6個最像地球的行星。「開普勒452b」在宜居帶待了60億年,比我們的太陽還要老15億年,說他是地球的「表哥」,還真的委屈了。科學家指出,理論上其表面可能有適宜生命存在的液態水。如果符合其他生命存在的條件,它有足夠的時間孕育生命。只是這位「表哥」離我們實在是有點遠,有1,400光年。如果地球人類想要去探個親,或者舉家搬遷到「表哥」的地盤上居住,以目前人類所發射最快的飛行器新視野號的速度,也需要2,580萬年至3,000萬年才能到達。
地球有眾多「兄弟」
20多年前,我們還認定人類在宇宙中是孤獨的,地球只是宇宙的「獨生子」。系外行星的概念只存在於科幻小說、科幻電影中。但現在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系外行星檔案(Exoplanet Archive)中,記錄的4,034顆潛在的系外行星,其中2,335顆獲得確認。
49顆疑似位於宜居帶的行星,有30顆已獲得核實。地球可不只一個「表哥」,兄弟有很多。NASA表示,這只是目前觀測到的宇宙的極小部分。在浩瀚的銀河系中,已發現的系外行星僅為滄海一粟。2017年2月22日,NASA宣布又發現了7顆「地球2.0」,其中3顆位於宜居帶。發現這個行星系的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在期刊《自然》發表的報告說,這7個星體的大小與質量都與地球接近,表層皆為岩石,在適當的大氣條件下,可能有液態水。其中3顆位於宜居帶的行星表面甚至可能存在能孕育生命的海洋。據說這個發現,讓科學家們興奮得喝了許多啤酒。再次證實地球不是孤獨的,而是兄弟姐妹一串串,人類離星際移民的夢想又近了一步,確實值得慶賀。6月19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再次公布新發現10顆類似地球的宜居系外行星。這10顆處於宜居帶(Goldilocks zone)的系外行星,大小與地球相若,可能由岩石構成,與行星系的太陽距離適中,液態水有可能存在於行星表面,或可能適合生命居住。
星際移民還只是夢想
既然已經發現了如此眾多的地球「兄弟」,那麼人類的星際移民夢想是否指日可待?答案是「NO!」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準,還沒有可能造出突破空間極限的飛行器。即使是12光年,對人類來說,也需要幾十萬年。以地球人不足百年的生命周期,即便可以出發,也沒人能夠到達。
如此看來,發現地球「兄弟」對人類來說,或許只能回答「地球及人類在宇宙中是否是孤獨的」這個問題,人類若想在100年內移居,除非出現科學家講的「一些不可思議的突破性進展」,否則終究不太靠譜。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馬里奧‧佩雷斯(Mario Perez)說,數年的觀測數據已顯示類似地球的行星比比皆是,說明人類很可能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即使人類科技手段可以實現星際移民,那麼這些類地行星上是否有高級生命存在?
想像一下,如果存在更高級的文明,人類要如何與之溝通?這些「親戚」會允許地球人隨便串門,或者「拎包入住」嗎?這其實是個滿有意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