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蓮
世界上存在著許多令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比如一些虛擬與現實近乎於詭異的巧合。有人說巧合是偶然的存在,但世上真的有偶然存在的巧合嗎?
預言14年後巨輪沉沒事件
1912年4月15日夜間,號稱「上帝也沉沒不了的巨型郵輪」鐵達尼號(Titanic),在大西洋撞上冰山,死亡人數超過1500人,成為20世紀最大的海難事件。
鐵達尼號是當時最大的豪華客輪,其規模相當一艘現代航空母艦。在首航中從英國出發,途經法國以及愛爾蘭,橫渡大西洋前往美國紐約市。
海難發生後,一部14年前出版、卻一直默默無聞的小說,突然受到了許多人的關注。
1898年,英國作家摩根.羅伯遜出版了一本小說,書名《徒勞無功》,描寫了一艘巨型豪華郵輪觸上冰山的故事:人類製造出了一艘航海史上空前巨大的豪華客輪,取名泰坦號(Titan)。船上裝備了一切華貴設施,號稱是一艘永不沉沒的豪華巨輪。
春光明媚的4月,這艘巨輪首航從英國駛向大洋彼岸的美國,船上裝載的都是有錢的乘客,人們在這巨輪上盡情地享受。但是,巨輪在行駛到北大西洋時撞上冰山沉沒,許多乘客葬身海底。
作者描寫的海難過程與結果,都與14年後的鐵達尼號相似到令人絕望。除了船的名字幾乎相同外,航行的時間、航線、乘客人數,以及船的豪華程度、載重量、功率大小,甚至連螺旋槳的數目都一樣。出事時的速度、出事地點、救生艇數目也都相差無幾,就像這場災難冥冥中早就存在,羅伯遜只是提前將它告知了人們一樣。在鐵達尼號沉沒之後,摩根.羅伯遜收到數以百計的孤兒寡母的哭訴信,他們在信中指責,是羅伯遜的惡毒詛咒才使他們的親人遭此災難。羅伯遜成了船難的背鍋俠,飽受心靈的煎熬。
1915年3月24日,53歲的羅伯遜自殺於美國新澤西州大西洋城的AlamacHotel客房中。他自殺的原因眾說紛紜,已然成為百年謎團。
人們不知道羅伯遜因何而死,如同人們不知道是什麼讓羅伯遜提前預知了這場人間慘劇。一個偶然的巧合而已,沒有人認為那是上天的警示。
預言船難案與液晶的發現
很多時候,現實就是虛擬的再現。如果寫作者言之鑿鑿,說他所寫的故事,就是根據真實的事件改編的,而那件事當時並未發生過,卻在幾十年後如實上演,我們是否會相信,這世界真的不存在偶然的巧合。
美國知名作家愛倫坡1838年出版了小說《楠塔基特的亞瑟戈登.皮姆的自述》,書中有一個故事,頗為悚然。4位水手在經歷船難後,為了生存,3個人吃了另一位同伴理查.派克(Richard Parker)。
愛倫坡宣稱這個故事改編自真實的事件,但當時並沒有類似的事情發生。
1884年12月4日,英國王室法庭公開審理了一樁「海上吃人案」,正如愛倫坡所寫的那樣,一艘叫Mignonette的船沉沒了,4個人進了一隻救生艇。在面對生存危機時,4個人中的2個殺死了因饑渴奄奄一息的船艙服務員。3個人靠吃那個17歲船員的血肉挺到了最終獲救。當然,那個被當了糧食的船艙服務員,名字叫理查.派克。
1837年,愛倫坡接待了一位神秘的訪客,遞給他一張紙,要他把紙上一段關於一種神秘液體的文字一字不動地加進小說里。愛倫坡雖然覺得這位神秘的訪客很奇怪,但因為那段文字很有趣就照做了。
於是書中主人翁就看到一種神秘液體:「我很難用語言描述這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液體,它並非透明,但同時它也沒有一種固定的顏色,如同彩虹一般幻化出各種光芒。我們將一些水放入玻璃杯中,隔了一會兒之後,我們注意到它自動分成了許多小塊,每塊液體都有自己的形狀,似乎一種強大的力量將它們各自分開。我們用一把小刀將那些液塊切開,但很快它們又會融合到一起。」
後來,科學家驚訝地發現,這段文字很精確的描述了液晶,但液晶最早在1877年才被發現。
太多的巧合未必是巧合,太多的偶然同樣不一定是偶然。也許,這世上從來就沒有什麼巧合,也不存在偶然。一切不過是早就註定的,只是有人提前預知了,卻被我們當成巧合與偶然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