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路上流傳出一個視頻:江西景德鎮街頭,一個身材壯實的城管,舉起手中的秤桿,向一位中年女菜販的頭上砸去。一旁的孩子,既想抱住媽媽,替媽媽抵擋捶擊,又想阻攔氣勢洶洶追打過來的城管,顯得手足無措地大聲哭喊:「別打媽媽,別打媽媽……」。令人心痛的是,一旁的大人們,都沒有在意孩子無助的哭喊。
在街邊擺攤賣菜的人,在這個社會中,屬於非常底層,非常無助的民眾。也許在這些城市管理者的眼裡,像這樣的菜販和她的孩子的心情,如螻蟻般微不足道,根本就不會放在眼裡。在城管和小販的衝突中,中國的城管向來以蠻橫和兇惡著稱,可以說全球聞名。小商販們面對城管,無不膽顫心驚,難有招架之力。這些底層民眾的孩子,從小目睹貧苦父母惡劣艱辛的生存條件,心中的陰影已經夠沉重了,還要面臨強權的碾壓、凌辱,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會留下什麼樣的傷痕,他們將來會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如何對待生命中的不公不平,以什麼心態與人相處,這些社會問題不容小覷。無視別人的苦難和掙扎,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每個人都會置身於險境中。
劉備在去世前寫給兒子的遺詔中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小善積累多了,能成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惡積多了足以亂國家。強迫和暴力,改變不了人心,建立不起來良好的民風和社會秩序。國家的管理者心中無老百姓,不珍惜百姓的生命和尊嚴,老百姓心中也會積攢下憤怒和怨恨的情緒,埋下不幸的種子。無處發泄委屈和憤怒的人,會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討要一個公道。
苟晶通過網路舉報23年前,自己高考被人冒名頂替的遭遇,引起網路熱議。山東官方自查的結果,仍然疑點重重,只有結論,缺乏證據。在信息嚴重不透明,權力部門刪帖刪號,無法通過正常途徑辨別是非了解真相的情況下,我們姑且暫時相信官方調查的結果。但是,從調查通報中明顯看出官方偏袒一方。除了苟晶的班主任和他的女兒,教育部門,執法公安人員那麼多人參與犯罪,執法犯法,卻沒有受到法律制裁,只是輕描淡寫地行政處罰,如網民形容的自罰三杯。
強權面前,弱民的個體抵抗往往是微弱的。有些人如環球胡主編等人,硬生生地將一個利用權勢,違法犯罪的正邪較量,引導向邱老師有錯,苟晶更錯的風向上去,苛求受害者必須像聖人一樣完美,像福爾摩斯那樣洞察秋毫,才有資格為自己尋求公道。污名化苟晶,讓一幫違法犯罪的人得以逃脫法律的制裁。這些官媒的大棒,是在殺雞儆猴,威懾那些眾多的被頂替者,被權力侵害者。更多的陳春秀們、王麗麗們,誰還敢輕易出來討要真相,討要公道。維權太艱難,弱勢群體很難抗衡權力侵害以及官媒輿論的碾壓。
2020年6月4日,江蘇省常州市11歲女孩繆可馨,在上完班主任袁某某的作文課後,翻越學校教室四樓護欄,縱身一躍,以決絕慘烈的方式,告別這個令她傷心絕望的世界。
網路上流傳一份班主任老師批閱小女孩的作文,批評她傳遞了負能量,要求傳遞正能量。這樣的政治正確要求,對於一個只有11歲的小女孩來說,或許就是她幼小的生命所不能承受的分量。或許她當時的心境已經過不了這道坎,覺得自己活不成這個社會想要的樣子,所以委屈地選擇離開。
事後當地調查組認定,沒有證據顯示事發當天袁老師在課堂上打罵繆可馨,但證實去年班主任袁老師曾經打過繆馨可小朋友,曾收過小女孩父親的「紅包」。對班主任袁老師的處罰也是罰酒三杯。
令人細思極恐的是,小女孩墜樓後,班上同學的家長們,站出來齊聲為袁老師點贊。倒是一位26歲的袁老師曾經的學生,在網路上實名舉報,自己當年在小學就讀時,就被袁老師打屁股,潑茶水,身心遭受的羞辱至今不忘。既然袁老師在小可馨的墜樓事件上沒有責任,沒有關係,這些家長們第一時間站出來給袁老師齊聲點贊的目的是什麼呢?調查都認定袁老師存在違規違紀行為,給與黨內嚴重警告。家長們齊齊表態的舉動讓人心生疑惑,是不是還有一些家長對班主任老師這樣一個角色,既惹不起,也躲不起的因素存在呢?
底層百姓抗衡權力侵害的能力始終處於弱勢,用傷害自己,毀滅自己的方式抗爭,也很難撼動權力無所顧忌的任性。百姓的生命和人權尊嚴在官本位社會,官大一級壓死人的大環境下,如同草芥。監督權力、揭露違法犯罪被認為是大逆不道,抹黑了國家。而受害者反而還會遭來眾多污水撲面潑來。一些受到傷害的人,心中的憤怒無處發泄,也可能會做出極端行為,報復社會,報復更弱勢的無辜民眾。
2020年7月7日,貴州安順,一輛行駛中的公交車,突然90度的大轉彎,加速奔向路邊的水庫。搜救出37人,死亡21人,16人受傷。
事故的真正原因尚不清楚,從監控視頻中可以看出,不像是偶然的交通意外。網路上流傳出一些傳聞。有說司機張包鋼是個退伍軍人,老家的房屋在事發當天上午遭到拆除。還有說司機的女兒去年高考失利,跳水庫自殺了。這些傳聞未必都是真實的,但凡做出這種極端的選擇,走到這一步的亡命者,無疑不是在自己的生命中,遭遇到了無法逾越的坎,心理承受能力達到一個極限而崩塌了。
凡是遇到這種情況發生,人們自然而然地往報復社會方面去猜測,也是基於多年以來,類似情況時有發生。諸如成都、廈門公交車上縱火,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給更多更弱勢,更無助的底層社會群眾,造成慘烈的災難,讓人不寒而慄。
人們譴責同是底層弱者,同是受害者,抵抗應該有邊界,有是非底線,不該將罪錯行為的後果,轉嫁給無辜的弱勢群體。
這也意味著一個人的苦難,一個人的絕望,並不僅僅停留在個人的空間。這個社會只要有不公不義的侵害存在,只要有冤屈憤懣找不到正當宣洩的途徑,一個人的苦難、憤怒,亦或會帶來一個社會的不安全。權力階層長期無視別人的冤屈、掙扎,以為依靠強權去維穩,就能平息底層民眾的憤怒,平息市民的怨氣,如同坐在火山口上一樣,後果是難以預料的,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
宋太祖趙匡胤認為,是民在養官,官吃的是民的飯。那時每個衙門口都要立一個石碑,石碑上刻著十六個大字:「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千年前的古人尚且明白政府及官員靠納稅人養活的常識,號稱為人父母的黨媽,卻一味偏袒手握大大小小權力的體制內自己人,把底層百姓當斂財、維穩的對象,無視弱民的權力和尊嚴,正可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欠債不還,天理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