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找川普幫忙 中興通信讓我們看清了什麼

0
3099

【紐西蘭鷹視野中文網Peter JI 綜合報道】美國總統川普周五(5月25日)向媒體表示,他已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電話中達成協議,將有條件地解除對中興通訊的採購禁令,以緩和對中興的制裁。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周五晚間亦發推文,證實了與中方達成協議、對中興解禁的消息。他寫道:「參議員舒默(Schumer)和奧巴馬政府放任中興通訊(ZTE)蓬勃發展,沒有採取安全檢查措施。我讓ZTE關閉,然後再讓它重新運營,條件是提供高水平的安全保證、撤換管理層和董事會、必須購買美國零件,以及支付13億美元的罰款。民主黨人什麼也沒做。」

川普:習近平來電討價還價

美國之音26日報道,川普總統星期五對福克斯新聞透露說,習近平最近給他打電話,問川普總統能不能幫忙讓中興恢復業務,因為這關係到數萬人的工作,他的老家就有很多中興僱員。川普總統問習近平,那你願意付出什麼代價呢?習近平說他願意交5億美元罰款,撤換管理層和董事會。川普總統還價15億美元,翻了三倍。除此以外,川普總統還要附帶高水平的安全保證、派美國合規官員入駐該公司,而且中興必須大量採購美國的零部件。經過一番討價還價,習近平將川普要價的15億美元罰款砍到13億。

中興能否真能逃過一劫,並非川普一人能決定。參議院周四(5月24日)發布一項國防政策法案,規定川普政府必須向國會證明,針對中興通訊問題達成的任何交易,符合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

中興通訊因違反美國對伊朗及朝鮮的制裁措施而遭調查,並於去年與商務部達成和解協議。今年4月16日,商務部發布公告說,中興通訊不僅違反去年的和解協議,並且持續做虛假陳述,決定嚴懲該公司的不良行徑,將其列入高科技出口管制清單,禁止其購買美國的商品及服務。隨後,中興通訊的運營幾乎停擺。

中興依賴美國的不僅是晶元

看一看中興通訊旗艦智能手機的內部構造,就可以發現這家中國電信巨頭對美國技術供應商的依賴程度有多高。

《華爾街日報》報導,根據市場預測公司ABI Research Inc.的數據,中興Axon M智能手機的60%的電子元件都依靠美國公司供應。

ABI的調查顯示,總部在聖地亞哥的高通是這些元件的最大供應商,提供該手機主要電路板上25個關鍵元件中的至少8個元件。其它主要元件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閃迪公司(SanDisk)和馬薩諸塞州的思佳訊公司(Skyworks Solution Inc.)。手機顯示屏上的保護玻璃則由紐約州的康寧公司(Corning Inc.)提供。

高通等美國公司主導了智能手機晶元和其它高端元件市場。根據移動設備研究公司Canalys的數據,在第一個季度中,中興出貨的手機84%都含有高通晶元組。

中興手機也運行谷歌的安卓(Android)操作系統。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商務部的禁令意味著谷歌已經停止向中興通訊提供軟體更新和其它服務。近幾個星期以來,許多中興手機用戶表示他們的設備已經出了問題,變得不穩定。

除了技術之外,Canalys說,美國市場對中興來說至關重要。中興在國內市場已經輸給了國內競爭對手,但在美國,中興是第四大手機供應商,僅次於蘋果、三星電子、LG電子。中興通訊第一季度智能手機的出貨量中近75%是在美國。

依賴美國科技的不僅是中興

美國《福布斯》網站4月22日發表題為《中興的崩潰暴露了中國對美國科技的巨大依賴》的文章稱,美國對中國第二大電信供應商中興實施為期七年的科技禁售令後,我們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就是所有重要的中國公司,包括中國自己,都極度依賴美國的科技。

文章稱,中興和華為當然依賴美國的科技,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和小米等也都依賴美國的科技。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它們都依賴來自美國公司的科技、零件、軟體和知識產權。

馬化騰:中興事件把國人打醒

騰訊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化騰26日出席〝未來論壇X深圳峰會〞,他在演講時說,〝中興事件,算是把大家打醒了。〞「移動支付再先進,沒有手機終端,沒有晶元和操作系統,就沒有競爭實力。」

「中興問題顯示出中國在基礎科學方面非常薄弱,雖然大陸在移動支付,高鐵、網購和共享單車等應用方面似乎走在前沿,但這些都彷佛是在海灘上建樓,一推就倒。所以,我們不能再抱有僥倖心理,一定要投入更多資源在基礎科學方面。〞

」大國崛起「和」2025計劃」咋辦?

法廣網指出,中國大陸每年需要進口2300億美元晶元。在這些進口晶元中,要麼是客戶指定,不能更改的晶元,要麼是大陸不能自主設計生產,必須要進口的晶元。

資料顯示,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3200億美元,全球54%的晶元都出口到大陸,而中國國產晶元的市場份額只佔10%。全球77%的手機是中國製造的,但其中不到3%的手機晶元是中國國產。

中興事件揭示出中國大陸科技產業實力的真相,中共雖宣揚〝2025計劃「和」大國崛起「,聲稱要在高科技領域佔據全球市場份額,但卻被一個小小的晶元,打出原形,引發大陸全民對中國科技領域未來走向的關注和擔憂。

自主研發,難不難?

今年年初署名李晗冰的某國家級科研機構負責人發表了一篇關於中國科研現狀的文章,他表示,制約中國科學研究的,是流行的科研方式——跟班式科研,說的噁心一點,是奴才式科研。

文章稱,跟班式科研的特點是:不去獨立思考學科內部的核心矛盾與突破方向,緊跟國際熱點,為大牌科學家的理論作無關緊要的修補,有一點成果便自稱「重大突破」、「國際領先」;或者緊盯幾本流行的科技刊物的研究,改頭換面、添油加醋也攢一篇發在影響因子很低的刊物上。

這種研究,作為研究生起步時學習與訓練還說得過去,但如果作為獨立工作以後還這麼做,就很可悲了。更可悲的是,由於這種研究方式發文章快、「效率高」,其從業者甚至很快成為科研價值的評判者,並將「從文獻縫隙里找方向、以文章數量與引用為標準」等作為科研工作的正途。

文章總結,久而久之,那些課題時髦、文章多的人就大紅大紫、名利雙收,而那些研究真問題、做真學問的人反而成了孤獨的異類,甚至被打入冷宮。

也有評論發文稱,中興為什麼要冒著巨大風險以身試法?中興作為一家有政府背景的企業,向伊朗出口源自美國的網路監控設備,以幫助伊朗獨裁政府維穩,是它的政治使命之一。

其次,中興能辭退涉案主管,為什麼就做不到扣除涉案員工的年度獎金,以致一招走錯、滿盤皆輸呢?像中興這樣的央企,高層員工大多為中共權貴高層的親屬。也就是說,處罰主管不難,處罰這些特殊背景的員工卻難上加難。

因為交巨額罰款是政府的錢,是全國百姓的納稅錢。而扣除個人罰款與獎金,那就是動了利益集團個人手裡的乳酪,因此就難辦了。

也有分析認為,中國的資金都投向房地產了,像這種長期,甚至短時間看不見成效的人員和資金的投入,在中國是很難的,誰來投?急功近利是中共體制內從中央到地方的一大特點,真正做品牌的很少。有了錢就投資國外或者轉移到國外去,哪怕它用冠冕堂皇的理由。